1、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烧瓶中放少量固态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的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
2、凝华:物质从气态不升华是凝华的逆过程。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并不液化,而是直接附着在烧瓶上形成固态的碘。
3、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美国英思科BZ1 四气体监测仪 LEL(甲烷)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
4、凝固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其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将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开始是少数微粒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所谓的晶核,而后围绕这些晶核成长为一个个晶粒。
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
非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逐渐失去流动性,最后变为固体。在凝固过程它没有一定的凝固点,只是与某个温度范围相对应。
蛋白质凝固:变性蛋白质分子互相凝集为固体的现象称凝固。
甲烷扩展资料:
三大基本物质状态:
1、固态
严格地说,物理上的固态应当指“结晶态”,也就是各种各样晶体所具有的状态。最常见的晶体是食盐。你拿一粒食盐观察,可以看到它由许多立方形晶体构成。如果你到地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规则晶体,十分漂亮。
2、液态
液体有流动性,把它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有什么形状。此外与固体不同,液体还有“各向同性”特点(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这是因为,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时候,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分子或原子运动剧烈,而不可能再 保持原来的固定位置,于是就产生了流动。
3、气态
液体加热会变成气态。这时分子或原子运动更剧烈,“类晶区”也不存在了。由于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增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可燃烧装置尾气vocS排放检测以忽略,因此气态时主要表现为分子或原子各自的无规则运动。
显然,液态是处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凝华&midDOt;升华·熔化·凝固
气体,固体,液体三者是怎样转换而成的气体放热液化成为液体,凝华成为固体.
液体放热凝固成为固体,吸热汽化成为气体.
固体吸热熔化成为液体,升华成为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