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氮来源
氨氮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其中,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90%为氨氮,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投饲量。(2)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
氨氮毒性强弱不仅与总氨量有关,且与它存在的形式也有一定关系,离子氨氮(NH4+)不易进入鱼体,毒性也较小,而非离子态的NH3-N毒性强,当它通过鳃、皮膜进入鱼体时,不但增加鱼体排除氨氮的负担,且当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血液中的pH相应升高,从而影响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经研究证明,当NH3-N浓度越高,越可降低APK(血清碱性磷酸酶)和LSZ(血清溶菌酶)的活力,其活力异常变化,反映了机体代谢功能失常或组织机能损伤,因而导致鱼体不正常反应,表现为行动迟缓、呼吸减弱、丧失平衡能力、侧卧、食欲减退,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性败血症相似的症状,并影响生长。另外,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及水温有密切关系化学需氧量COD。一般情况下,温度和pH愈高,毒性也愈强。这也是鱼类为什么在夏季、当池水中pH超过9时,易发生氨中毒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