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
1、进水TP超标太多
2、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除磷(要准备进行技改)
3、好氧段的聚磷菌,不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排泥不畅,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就会不尽人意,就会产生总磷超标。
注:其他的情况就是运行中没有及时发现而造成的,当然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首先查看化验报告,看看最近的进水水质变化大不大,然后在看看各个设备工艺流程的运行情况,最后去检查下二沉池的运行情况,看看加的PAC浓度是不是变低了(最好去检测下)。
扩展资料
解决方法:
磷的问题相对简单,生化环节强化降磷工艺以外(生化除磷效果一般很有限),抓住物化处理的三个关键;
1、PH值调节;
2、停留时间(磷酸盐大都颗粒细、微溶于水,对停留时间要求很高)
3、增加晶核(使用合适的絮凝剂,来增加沉淀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太湖水质向好 总氮总磷仍是“短板”
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现阶段主要为在好氧段前增加厌氧段,使聚磷菌交替处于厌氧和好氧状态,实现磷酸盐的释放与吸收,并通过排放剩余污泥来达到除磷目的。在生物除磷难以达标的条件下,还可以考虑投加化学药剂来辅助除磷。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方法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导致生物除磷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
(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是一种高F/M低SRT系统。当F/M较高,SRT较低时,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条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
对于以除磷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 SRT为10~15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须以保证BOD5的有银效去除为前提。
(2)BOD5/TP
要保证除磷效果,应控制进入厌氧区的污水中BOD5/TP大于20。由于聚磷酸菌属不动菌属,其生理活动较弱,只能摄取有机物中极易分解的部分。因此,进水中应保证BOD5的含量,确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谢。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浓度较高等现象,导致BOD5/TP值无法满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响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
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对于厌氧区和好氧区溶解氧的控制不当,将会极大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另外,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河道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若直接进入厌氧区,则不利于厌氧状态的控制,影响了聚磷菌放磷效果。
(4)回流比
厌氧-好氧除磷系统的的回流比不宜太低,应保持足够的回流比,尽快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内遇到厌氧环境发生磷的释放。在保证快速排泥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回流比,以免缩短污泥在厌氧区的实际停留时间,影响磷的释放。
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则回流比在50~70%范围内,即可保证快速排泥。
(5)水力停留时间
污水在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5~2.0h的范围内。停留时间太短,一是不能保证磷的有效释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级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摄取,从而也影响了磷的释放。
污水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一般在4~6h,这样即可保证磷的充分吸收。
(6)pH
钙硬度低pH有利于磷的释放,高pH有利于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释放和吸收的综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宜将混合液的pH控制在6.5~8.0的范围内。由于对出水总磷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除生物除磷外,化学除磷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化学除磷在提高除磷效果的同时,也会因投加化学药剂而使剩余污泥量大大增加,处理成本提高,因此目前采取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利用污水处理智慧运行工作站通过呼吸图谱技术,最大程度提高生物除磷的基础上,再根据出水水质,少量投加化学除磷药剂,既保证了出水达标,又节省了大量药剂费。
污水处理智慧运行工作站——采用系列专利技术对微生物生长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实现污泥健康状态、各类微生物生长状态、COD超标、氨氮超标、总磷超标、污泥膨胀等进行预警,并对关键目标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完全由设备和云端专家系统自动完成,同时给客户提供操作意见,为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现阶段主要为在好氧段前增加厌氧段,使聚磷菌交替处于厌氧总磷和好氧状态,实现磷酸盐的释放与吸收,并通过排放剩余污泥来达到除磷目的。在生物除磷难以达标的条件下,还可以考虑投加化学药剂来辅助除磷。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方法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导致生物除磷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是一种高F/M低SRT系统。当F/M较高,SRT较低时,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条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对于以除磷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 SRT为10~15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须以保证BOD5的有效去除为前提。(2)BOD5/TP要保证除磷效果,应控制进入厌氧区的污水中BOD5/TP大于20。由于聚磷酸菌属不动菌属,其生理活动较弱,只能摄取有机物中极易分解的部分。因此,进水中应保证BOD5的含量,确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谢。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浓度较高等现象,导致BOD5/TP值无法满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响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对于厌氧区和好氧区溶解氧的控制不当,将会极大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另外,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河道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若直接进入厌氧区,则不利于厌氧状态的控制,影响了聚磷菌放磷效果。(4)回流比厌氧-好氧除磷系统的的回流比不宜太低,应保持足够的回流比,尽快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内遇到厌氧环境发生磷的释放。在保证快速排泥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回流比,以免缩短污泥在厌氧区的实际停留时间,影响磷的释放。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则回流比在50~70%范围内,即可保证快速排泥。(5)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在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5~2.0h的范围内。停留时间太短,一是不能保证磷的有效释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级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摄取,从而也影响了磷的释放。污水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一般在4~6h,这样即可保证磷的充分吸收。(6)pH低pH有利于磷的释放,高pH有利于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释放和吸收的综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宜将混合液的pH控制在6.5~8.0的范围内。由于对出水总磷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除生物除磷外,化学除磷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化学除磷在提高除磷效果的同时,也会因投加化学药剂而使剩余污泥量大大增加,处理成本提高,因此目前采取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利用污水处理智慧运行工作站通过呼吸图谱技术,最大程度提高生物除磷的基础上,再根据出水水质,少量投加化学除磷药剂,既保证了出水达标,又节省了大量药剂费。污水处理智慧运行工作站——采用系列专利技术对微生物生长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实现污泥健康状态、各类微生物生长状态、COD超标、氨氮超标、总磷超标、污泥膨胀等进行预警,并对关键目标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完全由设备和云端专家系统自动完成,同时给客户提供操作意见,为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